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 >> 正文
基于地脉与文脉特质的风景园林
发布时间:2015-05-28

5月16日、17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的2015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以“风景园林的多样性”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相关专业以及世界各地多位专家学者,园林学院师生及各界嘉宾700余人共同参与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高翅教授应邀作题为“基于地脉与文脉特质的风景园林”的报告。报告以广阔的视角,从全球自然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国土地形地貌、水系、植被、民族、语言等多样性,对论坛主题进行了回应,并提出“风景园林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须在根植于人类传统和自然系统认知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和规划设计,形成概念、协调关系、创造作品、合理建设、科学管护,传承人类文明。”风景园林因其对地脉和文脉的延续与传承而实现对人类文化的物质保存。因此风景园林师的使命是——营造诗意栖居人类生活境域,即“诗意大地”。

    接着,报告引用了中国园林重要理论著作《园冶》中相关词条解释了“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这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审美观。并以圆明园、避暑山庄、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花港观鱼、深圳仙湖植物园等实例对中国园林独特内涵的经典体现与现代传承做了进一步深入分析与说明。同时还列举了三处当代西方园林设计佳例作了对比分析。由此引出报告的重要观点,即“为何”以及“如何”通过“风景特质评价”实现基于地脉和文脉的,丰富多样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特质集中反映了不同尺度下的地脉和文脉,风景特质评价将自然和文化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价值中立评价通过建立中国风景特质评价体系,编制全尺度风景特质图,为传承地域文化、完善生态功能、创造特色风貌和风景资源永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促进风景园林的保护、管理、规划、建设和合作

   最后,报告总结了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等发展背景下,风景园林师应理解历史文化和生态系统,保护文脉和地脉;倡导有益于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取向,努力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本次论坛还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先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王向荣教授、李雄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杨锐教授、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以及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景观学教授Dirk Frederik Sijmons,美国佐治亚大学环境和设计学院副教授BrianJ LaHaie,葡萄牙里斯本技术大学高等农学院风景园林系硕士及博士学位负责人Luis Ribeiro,日本东京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科学学院副教授阿部伸太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各自的研究与实践出发,分享了关于风景园林多样性的最新观点。

  作为本次论坛的系列活动之一的青年风景园林师圆桌论坛——暨第三届“京津高校联合论坛”于17日下午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垂花门大厅举行,来自全国十所风景园林教育重点院校的青年教师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充满机智与幽默,气氛轻松活跃的交流讨论。我校风景园林系夏欣老师也作为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并发言。


电话:027-87282135  地址:中国·湖北·武汉 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  邮编:430070

CopyRight 2014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